中醫與中國文化
中醫與中國文化
自古以來,中國傳統醫學來自中國文化和哲學的價值與取向。(李瑞全,2015)中醫在養生、防病、治病的主要思想,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、釋、道的思想為根,因此中醫學的發展與中國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。
中醫學以儒、道二家的「天人合一」為基本理念,並在醫療說明上,結合儒家之天道性命相貫通,與陰陽家的陰陽五行的說法來說明生命和身體與宇宙氣化的關係。中醫學主張,人的出生和變化受大自然和陰陽所影響,身體各個部位相應於天文地理,人與天地之氣相通,為天地間各種情狀的體現。如果人的身體出現毛病,猶如氣候失調;而氣候失調亦可反映在人的疾病之中。(李瑞全,2015)因此,中國傳統文化所強調「天人合一」的思想,深深影響著中醫學在研究方法、醫學理念和臨床發展方向,以及理論體系的形成。
儒家學說作為中醫學的根,中醫學對醫生的道德操守亦有相當的規範。中國醫學的四大經典名著之一—《黃帝內經》,除以陰陽五行之氣化流行來說明疾病外,亦以儒家的「仁道」作為理論的依據(李瑞全,2015),將醫者的道德操守,作為防病、治病的主要內容。醫者通過病人脈膊的跳動,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態,以調整用藥的情況。醫者要與病人一體,心靈互相感通,不可視病人為與自己完全不相干,視為「醫病一體」的同情共感的醫德的表現。以「仁」作為醫理的依據,由宋朝正式設立「儒醫」之官職而明確化,使儒家的義理正式成為醫學的根據,因而有「仁心仁術」、「醫乃仁術」之說。(李瑞全,2015)
除了儒、道學說以外,佛學思想對中醫藥也有深遠的影響。佛學的內容雖然深奧,但佛學相當重視身與心的健康,並認為佛法能夠治身心的疾病。佛學提倡在飲食、衞生上的保健及精神上的修養,以保持身心的健康。因此,受佛學思想影響,中醫學在養生上提倡以「食養」、「藥養」等方法增強體質,以預防疾病,甚至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。
中國的傳統思想,配合臨床的醫學知識及技能,如把脈、針灸、推拿、湯藥等,在長年的發展下,漸漸形成了一門中國文化獨有的醫學。
參考資料
- 李瑞全(2015)。 中國文化中的人論與醫學: 儒家之醫學模式。 中外醫學哲學, 13(2), 49–66。 https://doi.org/10.24112/ijccpm.131592
- 嶺南大學研究生院 (2021)。 〈淺談中醫:傳統文化與中醫 (1) 〉。取自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vEvLKl3zvc&t=840s
- 嶺南大學研究生院 (2021)。〈淺談中醫:傳統文化與中醫 (2) 〉。 取自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sJ8ceUP0BQ&t=649s